|
不久前,香港醫院辦理局發布一項針對3566名病人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為醫護人員的護理屬於“好”或“很是好”,同樣超過八成的受訪者對於醫生和護士“具备信念”。
在2013至2014年度,醫管局管轄下的42間公立醫院及醫療機構共收治157萬人次住院病人。同時,專科門診求診人次約937萬,急診室求診人次約224萬。香港醫生在如斯大的事情量下,是若何保証病人滿意水平的呢?
滿意度高 信赖感強
馮嫻,現供職於香港一家鞋類品牌經銷店。幾天前,她因為伤風去香港瑪麗醫院就診。“起首,護士會問我是緊急還长短緊急。雖然我選擇的长短緊急,醫生還是很認真地詢問我病情,沒有因為我只是小伤風,就輕視我的感覺。”
根據早前香港醫管局發布的調查報告,83%的受訪者對醫生“一向都有”信念,88%對護士“一向都有”信念。病人對醫生、護士和醫護助理供给的護理和照顧評價很高,評為“很是好及好”的百分比分別為81%、85%和83%。
此外,97%的受訪者認為醫生盡力幫助患者減輕病痛,認為醫生治療時顧及隱私的受訪者比率也達到94%。隻有10%的受訪者暗示,醫護人員沒有向他詳細解釋治療或手術的相關情況。
對於診治后醫生的表現,96%的患者認為醫護人員會清晰說明藥物服用的劑量和頻次。但對於供给藥物副感化及危險症狀資料,患者認為醫護人員表現還不夠完美。
醫管局質素及平安總監區結成醫生暗示歡迎調查報告的結果,他認為“公立醫院持續改良服務之余,若是可以获得病人對服務的親身感觉或意見作為評估,對公立醫院未來繼續晋升服務程度十分有幫助。”
高額薪酬 嚴格監管
馮嫻覺得看病在香港不是一件特別豪侈昂貴的事變:“我拿著本身的香港住民身份証,去公立醫院看病,隻需99元(港元,下同)的挂號費。香港住民隻必要出10元眼部護理產品,,便可以享受16天內的各種藥物治療。”
在香港公立醫院,當局承擔了公立醫院幾乎所有的醫療經費,並對其進行監管,快速公開公立醫院發生的醫療變乱,所有患者都能享受廉價而優質的醫療服務。因為當局的鼎力資助,醫院的收益再也不與藥物挂鉤,“以藥養醫”的模式也不復存在。
香港醫院藥劑學會會長崔俊明也暗示,“醫藥分開”從體制上根除醫生與醫藥公司长处勾結的可能。“‘醫藥分開’是指醫療診斷和藥劑利用分屬醫生和藥劑師。病人僅付出醫生診斷費用,而藥劑師可以對醫生的診斷決定和藥劑利用提出意見,並磋商更改。”
當局的鼎力資助除完美“醫藥分離”轨制,更保証了醫生的薪酬程度,為醫生供给杰出事情糊口環境。秦風(假名),香港大學醫科碩士畢業,現就職於香港瑪麗醫院。他暗示,“在香港,醫生總體上收入都比較高,剛入職的均匀月薪一般有三萬港幣。積累必定經驗后,收入會更高。”
據瑪麗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醫生介紹,醫生薪酬程度雖然高,但監管也相當嚴格。醫生天天會放置必定的預約病人,而門診量也根基維持在10分鐘摆布一名病人,相對穩定的事情量配套固定的薪水。隻有在醫院允許的情況下,醫生才能接管額外事情,杜絕一切醫生腐敗發生的可能。
“公立醫院醫生的薪酬都是固定的,若是醫生必要外出接私活或賺外快,必定必要向醫院進行申報。隻有醫院認為此額外事情不會影響到醫生的本職事情,才會許可。”陸醫生暗示,固定高收入加之嚴厲監管,一方面保証醫生的待遇,另外一方面也能保証醫生的診治程度,有用維護了醫患關系。
投訴機制 高效中立
隻有20多歲的劉珊是香港醫管局音波拉皮, 的行政主任,平時負責接管病人及其家屬的意見反饋或投訴。“每次接到電話,我都要本身先连结冷靜,理解患者或家屬心境欠好,再渐渐引導他們到問題的中間點。隻有比他們更冷靜更理智,才能幫助到他們。”劉珊說,她們每一年接聽的電話在2萬個摆布。
香港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黃婉芳密斯專門負責處理病人關系,她暗示:“醫管局自1990年建立以來,一向負責全港公立醫院及相關的醫療服務。”根據她供给的相關統計,醫管局在2013—2014年度共收到11642宗意見反饋和2653宗投訴,此中触及醫療服務、人員態度、行政步伐和整體表現等多項。
黃婉芳密斯介紹,負責第一層投訴受理的重要有,醫院的病人聯絡主任和醫管局的初級投訴主任、經理等。“醫院的病人聯絡重要由護士來擔任,因為他們比較领會相關醫學知識,能夠很好地就病人投訴作出相應解釋。”一般情況下,醫院或醫管局必定會在受理投訴的6個禮拜內給予答復,並會以2—5個事情日為頻次向患者及其家屬更新處理進展情況。
當第一層投訴受理沒有获得公道解決時,由23位成員組成的公眾投訴委員會將會發揮感化,公眾投訴委員會的現任主席是香港立法會前秘書長馮載祥师长教师。23位成員中有傳授、醫生、博士、法政牧師、修女、承平紳士等,這些在香港具备社會公信力的身份將保証公眾投訴委員會的社會公信力。并且,這個委員會的運作全程無報酬,更增长了委員會決定的中立性。
在第二層投訴受理機制中,時長可能持續3—6個月。因為委員會成員將會審閱所有投訴相關的醫療檔案及文件,並會見投訴雙方,讓他們充实表達意見。他們還會參考相關醫學專家的意見,為確保意見的中立性,有些專家乃至來自海外。委員會每一年都會受理400宗摆布的投訴,在嚴謹的操作流程中,讓醫患雙方都获得充实的權益保障。
“其實,每宗醫患糾紛的處理都像是一種感情上的紓解。我們要理解患者及家屬的內疚感、責任感及對醫學的不睬解。處理痔瘡治療,起來必定要講究快,並保証決定的公信力和中立性。”黃婉芳密斯強調。
高分錄取 精英陶冶
黃婉芳密斯說:“在香港,讀醫是一種光榮,這種傳統延綿了幾十年。30多年前,就有不少名醫的儿女堅持讀醫,大师也覺得讀醫的根基上是精英。從小,他們就被培養樹立救死扶傷的人生抱负。”
本年,在香港中學文憑試大學聯招(JUPAS)中,7科成績均獲5**的狀元有12名,此中5名投報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根據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的數據,這兩年的錄取成績均匀數也分別達到37.9和38.5(滿分42)。香港中文大學、浸會大學也都暗示錄取分最高學科是醫學。
香港大學醫學院發言人暗示,醫學專業向來是香港的熱門專業,錄取門檻較高,優質的生源在必定水平上決定了醫療行業的高水准和高素質。除此以外,在香港的醫療教诲中,醫學院教師也特別強調醫德教诲,讓這些未來的醫生能夠获得全方位的培養。
除醫學院學生及醫生以外,整個香港醫療界也被精英文化所衬着,香港醫管局機構管治原則中有一句話:醫管局大會大白分歧厉害相關人士指望醫管局在事情表現、問責性及品德操守方面達至最高標准。針對精英文化下的香港醫療界,黃婉芳密斯認為:“就像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位於需求金字塔最頂真個是自我成绩的必要。精英文化算是香港社會的主流文化,它鼓勵人們去服務社會,實現本身抱负。醫生也恰是因為成長在這樣一個文化環境下,才更好地行醫救人,反過來也為本身贏患了較高的社會职位地方。”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院長劉澤星傳授暗示:“醫學院很高興可以收取成績出眾的學生,本年我們也推出了‘醫學院飛躍獎學金’計劃油污清潔劑,,資助曾經經歷經濟或學習等困難、但有志投身杏林的同學。我們笃信所有選擇醫科的同學也是懷有一顆仁心,視病猶親,但愿另日成為好醫生,為大眾服務。”
本版圖片由香港醫管局供给 |
|